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575章 赵氏幕府(下)(2 / 3)

是人臣之极了,但张孟谈却不这么认为。

&esp;&esp;一个中等邦国的执政而已,比起他为赵无恤,为赵氏设想的终点来说,差远了!

&esp;&esp;“助君成为大国上卿,再佐君如赵宣子一般为晋国兴霸业,这才是我的追求!”

&esp;&esp;他平日素来是个柔软和蔼的人,但言及志向,却意志刚毅。四年前他放弃在国内出仕的机会,毅然跑到宋国投靠一个人生无望的流亡卿子,这选择被无数人嘲笑,但现如今那些人都哑口无言。那场豪赌赢来了收获,但还不够,人总是在抵达终点后,才发现自己其实可以走得更远。

&esp;&esp;“善,那也是我的追求!“赵无恤掷地有声。

&esp;&esp;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!如今我已经能够立家,治一千乘之国。但离兴霸业,平天下尚遥不可及……想要兴霸,在鲁国这种小地方是很难做到的,它毕竟已经积贫积弱数百年了。北限于齐,南限于吴,只能在泗上小国里称孤道寡,这有何意思?对我来说,只有晋国,只有民风彪悍、有险有马的晋国,才是能争霸天下的地方。”

&esp;&esp;鲁国数百里山河,依然装不下赵无恤被后世见闻无限放大的野心。没错,只有晋国,才是席卷天下的舞台。不仅仅是物产和山川形势,他还吞噬了数不清的土地,积蓄了百年财富,培养了一批以兴霸为己任的士人,有了足够的底蕴和基础,若能完整的继承晋的遗产,赵无恤可以少奋斗二十年!

&esp;&esp;他哪怕被魏赵韩一分为三,也能叫齐秦楚等强国为之侧目,倘若不分,又当如何?

&esp;&esp;更何况。赵无恤之所以急于归晋,还有个不能为外人道哉的原因。

&esp;&esp;女子二十而嫁,季嬴,在历史上赵简子将她嫁去代国。应该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吧?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听赵无恤吐诉志向,张孟谈松了一口气。

&esp;&esp;作为晋人,太行以西是宗庙所在,坟墓所处,他们这些僚臣自然是想回去的。赵无恤能居安而不忘危,富贵而不忘本,让他很是欣慰。

&esp;&esp;但既然如此,他们就面临抉择了。

&esp;&esp;“若有朝一日主君要归去,若中军佐百年之后主君要继承赵卿之位,一臣不能同时效忠二君,一卿不能同时宰执两国,届时鲁国要如何处置?”

&esp;&esp;这是春秋而不是战国,就像一女不能同时嫁给二夫一样,为臣者的委质效忠对象也被限制得死死的。即便到了战国。所谓的苏秦佩六国相印,其实只是管外交的副相而已,七雄之间顶多会玩换相的游戏。

&esp;&esp;但赵无恤却已经想好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解决之法,他指着与赵鞅的一封书信道:“其实你的问题,父亲也问过我,你可知我在信上是如何回答的?”

&esp;&esp;不等张孟谈说话,他就继续道:“我向父亲承诺,倘若父亲能成为上卿,只要我父子合谋,将西鲁五个县直接并入晋国。亦不难也!”

&esp;&esp;“这……”张孟谈咬了咬嘴唇,随即无奈地点头道:“的确是不难。”

&esp;&esp;晋侯应该会很开心,鲁侯如今已经是傀儡,他的意见无效。晋鲁两执政合力推动的决意,谁还能阻止?

&esp;&esp;鲁侯、孟氏、季氏若是听到这句话,恐怕会面容骇然。而柳下季,还有孔丘倘若知道赵无恤这打算,大概会气得跳脚,骂他狼子野心。

&esp;&esp;这时代某国大夫突然带着城邑投奔到邻国实属寻常。廪丘乌氏就干过,好几个东地大夫也是从莒国跑来的。但鲁国五县,三分之一的领土,三十余万民众,说割就割,而且还是执政带头卖国,古往今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啊!鲁国的道德君子们肯定恨不能生食赵无恤之肉。

&esp;&esp;“那鲁国的其余部分呢?曲阜、东地这些地方,主君打算如何处置?”

&esp;&esp;张孟谈没有傻傻地问为何不将整个鲁国并入晋国,那根本不可能,至少这代人内不可能。晋国虽然灭了不少同姓国的社稷,但鲁国这种周公之封,千乘之国岂是说吞就吞的?别说鲁人不服,孟氏宁可投靠齐国,季氏也会在东地大夫中间鼓噪,恐怕到时候还会招致全天下的围攻……

&esp;&esp;秦、楚、齐,甚至是一心北上,将泰山以南视为势力范围的吴国,四大国联合附庸们来个九国伐晋,晋国虽强,也吃不消啊……何况内部还有六卿分立的问题,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解决。

&esp;&esp;无恤却胸有成竹:“这就是我设置幕府的原因了,几年,或者十几年之后,我当为晋卿,但鲁国的赵氏幕府却会继续下去……”

&esp;&esp;“主君的意思是……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